引言
凤山祖庙,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古庙。它不仅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福建省第一批涉台文物。这座古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带领读者揭秘凤山祖庙背后的传奇故事。
建庙由来
凤山祖庙始建于明末天启、崇祯年(1621-1644)。据《灌口凤山祖庙碑记》和志书记载,庙的由来与一位四川灌县的驿丞有关。这位驿丞信奉老君,从家乡带来了供奉清源真君的香炉。后因客死他乡,其狗将香炉衔至凤山,并日夜守护。乡人觉得奇异,便在猎犬卧守的地方建了个小庵奉祀香火,这便是凤山祖庙的起源。
古庙建筑
凤山祖庙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建筑,原为两进宫殿式结构建筑物,由庙埕、前殿、天井、庑廊、主殿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庙内两侧有钟楼和鼓楼,两棵古榕树栽种于左右,两道八级石阶旁是石人石马组合的雕塑,与大门旁的牵马壁画遥相呼应。
历史变迁
明末清初,灌口是郑成功反清复明基地之一。清雍正、乾隆年间,灌口銮井派之陈氏大批迁居台湾衍繁,成为三重、彰化、云林等县的望族,所携凤山庙香火传布各地。
革命烽火
凤山古庙曾是抗日自卫团的活动场所。民国27年(1938),蔡子培领导下的抗日自卫团从凤山古庙出发,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征途。
文化传承
凤山祖庙不仅是灌口镇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传播妈祖文化的重要力量。每年真君冥诞或祭祀日,凤山祖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吸引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结语
凤山祖庙,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古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灌口镇乃至整个福建省的文化瑰宝。如今,凤山祖庙依旧香火旺盛,成为了人们祈福、游览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