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旅游热地:村支部如何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支部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村支部如何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特别是在旅游热地的开发与运营中如何发挥作用。
一、党建引领,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1. 案例一:艾城镇青山村党支部探索党建旅游产业新路径
艾城镇青山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将当地优质山水资源和特色龙虾转化为致富资源,开辟出一条党建旅游产业的发展新路径。通过调动种养大户和党员致富能手的积极性,以垂钓休闲游为纽带,将当地旅游资源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案例二:汝城民宿协会推动民宿行业标准化发展
黄灵芝创办的不染民宿因对乡土文化的坚守而成为网红打卡地。为应对民宿产业快速发展中的同质化竞争,黄灵芝联合50多家民宿成立汝城民宿协会,制定民宿服务规范,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1. 案例三:月牙湖乡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村民李秀霞通过“低彩礼”和“零彩礼”的方式践行新时代文明理念。兴庆区文明办、兴庆区民政局联合开展新风行动,将完善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切入点,探索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2. 案例四:棋盘镇黄埔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棋盘镇黄埔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创新举措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通过移风易俗和老年关怀双轮驱动,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实践站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细化酒席规模、烟酒标准等21项具体规定,推动红白事简办。
三、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旅游品牌
1. 案例五:寻乌县探索文明实践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寻乌县凭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寻乌县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举办龙舟赛事、非遗文化美食节等活动,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旅游品牌。
2. 案例六:青岛大姨“帮喜团”改变一方水土的婚礼观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新村乡村志愿“帮喜团”用6年时间、40场婚礼改变了一方水土的婚礼观。帮喜团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延续新时代婚俗改革,让感情味替代金钱味。
四、结语
村支部在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等举措,村支部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村支部将继续发挥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