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金融博物馆的地下金库,是一座历史的宝库,它见证了中国金融和货币发展的历程。自1936年建成以来,这个金库不仅存储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还收藏了丰富的货币文物,成为研究中国金融史的重要资料。
金库的历史背景
沈阳金融博物馆的地下金库始建于1936年,由原边业银行投资建设。当时,金库的设计和建造技术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金库位于地下深处,设有复杂的通风系统和防火设施,以确保存储的财物安全。
金库的宝藏
金库内收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包括黄金、白银、青铜等金属文物。其中,唐代庸调银四十两银饼和十两银饼是目前全国惟一反映唐代租庸调制度的系列文物收藏;南宋双葫芦印八两金铤是南宋黄金货币中的孤品;明代十两金锭,大清丙午、丁未年造一两金币,民国十七年(1928年)张作霖像壹圆银币等,都是非常罕见的货币类文物精品。
展览内容
《遗珍余韵——馆藏文物精品展》共计推出110余件各个历史时期的金融货币类文物精品。展览分为“黄金时代”、“白银帝国”、“民国风云”和“东北传奇”以及“货币钩沉”等陈列内容。
张作霖壹圆纪念银币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壹圆纪念银币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张作霖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他的银币较同一时期其他名人相比,非常少见。这件与张氏家族和边业银行有着极深渊源的文物,最终能成为沈阳金融博物馆的馆藏,令人欣慰。
金库的意义
沈阳金融博物馆的地下金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中国金融史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示了中国金融和货币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变迁。
结语
沈阳金融博物馆的地下金库是一座历史的宝库,它所收藏的珍宝和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是我们了解过去、启迪未来的重要资源。通过这次探秘之旅,我们不仅领略了百年宝藏的魅力,也对中国金融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