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大观镇,一个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地方,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大观镇旅游胜地规划背后的故事,揭示其发展路径和未来展望。
一、大观镇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1.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大观镇地处望谟县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册山(册亨至独山)公路312省道公路从镇中央穿过,交通便利。全镇耕地面积11109.5亩,稻田面积2221.9亩,经果林面积2256亩,公益林面积3859.5亩,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
2. 民族文化与历史底蕴
大观镇是布依族聚居地,布依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5.6%。这里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布依族三月三、七月六、七星浪哨等民族节庆活动,以及布依糯食、布依古歌、布依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索
大观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底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1. 农业与旅游的融合
大观镇积极布局特色农业,如早熟蔬菜、西瓜种植等,并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体验农耕文化。
2.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大观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举办各类民族节庆活动,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品,如布依刺绣、古歌等,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3. 旅游与生态的融合
大观镇注重生态保护,打造生态旅游品牌。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望谟七星桥、桑郎镇蛮王城、包树红军井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三、旅游胜地规划与实施
大观镇在旅游胜地规划方面,形成了“一点、四线、十二景、十二宿”的旅游发展规划。
1. 一点:大观原点
以大观原点旅游综合体为核心,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2. 四线:红色旅游线、民族文化线、生态旅游线、乡村旅游线
分别以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资源和乡村旅游为主题,形成四条特色旅游线路。
3. 十二景:望谟七星桥、桑郎镇蛮王城、包树红军井、桑郎峡谷、创强小学遗址、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等
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十二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4. 十二宿:大观镇内的农家乐、民宿等
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四、未来展望
随着大观镇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成为国家级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在发展过程中,大观镇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一个生态优美、文化丰富、旅游兴旺的美丽新乡村。
总之,望谟县大观镇旅游胜地规划背后,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发展历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大观镇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