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今天,智慧旅游区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智慧旅游区通过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和生态共建,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高效的出行体验,同时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一、政策引领:构建智慧旅游新生态
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为智慧旅游区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深化互联网+旅游,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列为重点任务,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旅游服务、管理和营销体系。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路径,提出改造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提升服务平台运营效能等20项重点任务。
例如,推动4A级以上景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探索云计算、区块链与线上服务结合的智慧旅游助手类应用,这些举措为景区提供了技术落地的具体指引。政策还强调绿色低碳发展,鼓励景区通过能源智能化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如黄山风景区通过新能源车辆普及减少34%碳排放,成为全国首个山岳型零碳景区示范基地。
二、技术驱动:塑造智慧旅游新场景
技术创新正在重塑景区的运营模式与游客体验。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使景区管理从粗放转向精准。
1. 智慧大脑云管理平台
周庄古镇构建的“智慧大脑”云管理平台,集成指挥调度、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管控技术,实现了游客分流、安防监控的全流程智能化。
2. 智能预约系统和动态发车调度
九寨沟景区通过智能预约系统和动态发车调度,将游客平均等待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8分钟,五一期间接待量突破4.1万人次仍保持“零拥堵”。
3.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和数字孪生技术
随着《智慧景区评价指标》等标准的出台,景区智慧化发展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数字孪生等技术将进一步深化应用,如中国移动咪咕的鼓浪屿元宇宙平台,通过AIGC实现数智场景构建效率提升300%。
4. 低碳“智慧”模式
黄山、九宫山等景区的实践表明,数字化管理与生态保护可实现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生态共建,智慧旅游区正推动旅游业向高效、绿色、普惠的方向演进,为全球文旅产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三、智慧旅游区:未来出行体验的新范式
智慧旅游区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游客体验,更以技术赋能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以下是智慧旅游区未来出行体验的新范式:
1. 智慧导航系统
基于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调度算法,为游客提供精准的实时导航服务,智能生成最优出行方案。
2. 全场景信息服务
整合站内导航、实时公交、周边商业及地标信息,实现一站查询、全程指引的全方位服务。
3. 智能语音交互和触控技术
解决寻路难、换乘效率低等痛点,提升服务精准度与用户满意度。
4. 个性化出行服务
根据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方案,如错峰共享、新能源充电等。
总之,智慧旅游区正引领未来出行体验的新范式,为游客带来更加便捷、舒适、高效的出行体验,推动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