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绛县石门,位于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东关村村南,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墓群。2024年8月至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两座金代纪年壁画墓。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金代墓葬的了解,也为研究古代丧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工作概况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坚持精细化发掘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墓室、壁画、随葬品等进行全面记录。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详细记录了墓室结构、壁画内容、随葬品种类等,并利用相机、录像机、三维建模等多种手段进行数据采集。
工作理念
发掘工作秉持以下理念:
- 保护优先:在发掘过程中,注重对墓室、壁画、随葬品等的保护,避免人为破坏。
- 精细化发掘:对墓室、壁画、随葬品等进行细致的清理和记录,确保发掘成果的准确性。
- 科技辅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三维建模、遥感技术等,提高发掘效率和成果质量。
主要收获
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如下:
- 两座金代纪年壁画墓:编号为M8、M42,分别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和金正隆二年(1157),均为张姓家族墓葬。
- 墓室结构:两座墓室结构几乎一致,由竖穴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道皆为竖穴墓道,在南侧都掏有脚窝。
- 壁画内容:壁画内容丰富,包括妇人启门、一门二窗、一桌二椅、灯擎及盆花等砖雕装饰,彩绘主要用红黄黑白四彩装饰,壁画内容主要为夫妇宴饮对坐、侍女及磨砻、杵臼、各种灶具、水井等生活图像。
- 随葬品:出土随葬品按质地分类收集,易碎遗物用标本袋或塑料盒单独包装。
考古价值
此次发掘的两座金代纪年壁画墓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 填补了金代墓葬的空白:为研究金代墓葬的形制、结构、壁画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丰富了我们对古代丧葬文化的认识:通过对壁画、随葬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丧葬观念、生活习俗等。
- 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墓主身份、家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总结
绛县石门古墓群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示了金代墓葬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古代丧葬文化、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对这一古老景区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