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堡,这座位于山西省大同阳高县境内的明长城遗址,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现代旅游的热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守口堡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如何成为一处备受瞩目的旅游胜地。
守口堡的历史渊源
守口堡,又称守口堡明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据史载,守口堡曾是明时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的重要关口。在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曾由此入犯,使大同全镇告急。如今,城堡虽已毁,但其历史价值依然不可估量。
守口堡的文化特色
古长城遗迹
守口堡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人为破坏较少,地势起伏,保存较为完整。长城由台地长城、山体长城、依山长城组成,大多依地势由黄土夯筑,也有少数地段有包砖的遗迹。游客站在特殊角度,可清晰看到连绵不断、起伏延伸的墙体与墩台,犹如一条舞动的巨龙。
乡村产业发展
守口堡村地处晋蒙交界地带,全村226户989口人,拥有耕地1400亩,机井3眼。其中,依山种植的300多亩杏树成为一项支柱产业。每年杏花开放时节,吸引着周边数以万计的游客,连年收获的杏果为当地百姓增收达300多万元。
旅游资源的整合
近年来,阳高县大力发展村镇旅游,举办的阳高杏花节成果丰硕。守口堡村充分利用连片杏花和古长城特色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杏花节举办期间,守口堡客流量高达8万多人,日均交易额12万元,带动了当地农民务工和农家乐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守口堡的未来展望
为了进一步提升守口堡的旅游品质,阳高县计划全面完成村内及沿线景区、景点及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打造AAAA级景区。未来,守口堡村将建成卫生整洁、绿色生态、传统古朴、环境宜人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总结
守口堡,这座千年古村落,凭借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一处备受瞩目的旅游胜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守口堡将继续传承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