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十八湾村,一个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乡村,以其独特的地貌、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本文将深入探讨十八湾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十八湾村因地貌有18道自然形成的河湾而得名,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紧邻成都国际铁路港自贸区和三星堆遗址。全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
历史沿革
十八湾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永乐村与双龙村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十八湾村。近年来,十八湾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乡村振兴实践
1. 农文旅融合发展
十八湾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3A级川西林盘景区、特色食用菌园区等,将农业、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2. 林盘中的文艺村
十八湾村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将青白江区图书馆文学艺术分馆、四川省诗歌学会创作基地等引入村中,举办各类文创、研学活动,提升了村子的文化氛围。
3. 党建引领
十八湾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4453”直线工作法,发挥党员作用,投身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通过制定院落整治工作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升了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
4. 产业融合发展
十八湾村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合作社,统一收集、销售食用菌,带动村民增收。同时,依托临港经济圈辐射,探索做强做大农旅融合发展。
未来展望
十八湾村将继续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奇迹。
结语
十八湾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十八湾村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