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名山寺,位于永泰县大洋镇棋杆村高盖山顶,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著名古迹。始建于唐文德元年(888年),名山室由大殿、东偏室(灵龟洞)、西偏室(金水洞、观音洞)等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以下将详细揭秘永泰名山寺的神秘魅力。
历史溯源
名山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文德元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据《福建通志》记载,名山室在唐文德元年建,后唐天成中(926—930)赐额。其山峰峦秀耸,尝有紫云如盖,故名。东、西二石室,有高僧师二人坐化于此。升仙坛、徐真君祠,汉徐登、赵炳飞升处。宋崇宁三年(1104)敕封登净慧真人、慧炬慈利大师,智著惠应大师。大观三年(1109)知县郑仁达始建三圣宝殿。
宗教传播和石窟艺术瑰宝
名山室不仅是古代建筑史、福建宗教传播和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遗存,还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东室灵龟洞北侧岩壁面上有一组珍贵的摩崖石刻造像群,高约2米,刻有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此外,名山室还有宋代古道、石窟造像、宋元古道等珍贵遗迹。
自然景观
名山室位于高盖山,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木葱郁,溪水萦回,宝塔点缀,景色清幽。登山古道从山脚至大殿共1310级,两旁砌有垂带石,每块石条上刻有许多民众为修建道路捐献钱款的姓名和时间,以及因许愿如意答谢铺设石阶的善男信女,至今字迹仍非常清晰。
文人墨客的足迹
名山室曾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著名人物曾在此留下足迹。如北宋太常博士陈祥道、状元许将等,他们在石阶上小憩,并留下了字刻。此外,元朝潮洲总管王翰也曾游历名山室,并留下了字刻。
文化价值
名山室作为一处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迹,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史、福建宗教传播和石窟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它也是一处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总之,永泰名山寺是一座充满神秘魅力的千年古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